Tuesday 14 August 2012

[博物館] 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 (Tate Modern)

/ Sylvine
特展往往都是大排長龍
位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一直是當代藝術指標性的博物館。泰德體系的美術館主要有三個, 除了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還有泰德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跟泰德利物浦分館(Tate Liverpool)

泰德系統的美術館的歷史非常的悠久, 可遠朔到1897, 從一個小型的泰德藝術收藏展開始, 直至今日有四個主要的展區, 多達7萬件收藏品, 跨越古今, 從十六世紀到當代藝術作品。此週先從泰德現代美術館開始介紹了。
泰德美術館地下一樓的入口

199212, 泰德基金會決定在泰晤士河南岸開設一個國際性現代與當代藝術館, 費資約12百萬英鎊, 終於2000年的五月份開幕。選訂的地點的前身是發電廠, 高聳的煙囪, 成為美術館醒目的象徵; 寬敞的展場空間, 像是得天獨厚般成為倫敦當代藝術的代表性博物館。

二樓的"詩歌與夢想"
泰德美術館的展場主要分布在二、三、四樓層, 四樓展出是泰德美術館所收藏的藝術品, 馬蒂斯(Henri Matisse) 、抽象畫作(around abstract art 1920–1935)、當代攝影展(modernist photography)、極簡主義(minimalism)、立體主義(cubism)等。這個部份是可以免費參觀的, 再下到下面的樓層, 往往搭配季節性特展, 會酌收入場費。

二與三樓的部份, 有一半的樓面是給常態性、不收費的展場, 分別展的是詩歌與夢想(Poetry and dream)、視野的轉變(Transformed Visions), 前者包括70項以上的超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畫作與雕塑; 後則是從二次大戰後, 藝術家在象徵主義作品的沿革與轉變。一樓的空間規劃有咖啡廳、禮品部及放映室, 不定期的播放藝術相關影片。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空間寬敞舒服, 精彩可期的特展往往是值得一去再去, 所有不少朋友, 就直接辦了年票(60,2700元台幣; 每個特展的門票是14鎊不等, 630元台幣)。此外, 值得一提的, 是分踞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兩個美術館, 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和泰德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可有渡船相連結, 遊覽博物館的同時, 也可以順便欣賞河上風光。
發電廠的外貌像是地標般聳立
在泰晤士河南岸


博物館訊息
地點 |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時間 | 週日到週四 10.00–18.00, 週五與週六 10.00–22.00
交通方式 |
搭地鐵的話, 可搭到Southwark(Jubilee 灰色地鐵線), 走路約600公尺遠
搭公車的話, 可坐45, 63 100Blackfriars Bridge Road下車; RV1 381Southwark Street下車; 344 Southwark Bridge Road下車。

地下一樓出口

Tuesday 7 August 2012

[博物館] 倫敦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

/ Sylvine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是倫敦重要的博物館之一, 來倫敦一定不能錯過它。博物館名字裡的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1901)是指英女王維多利亞與他的先生亞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 and Gotha)

Vivienne Westwood的作品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內有包含超過24主題展區, 如建築、素描、繪畫、攝影、設計、家飾、流行、舞蹈、雕像、陶瓷、印刷、珠寶、戲劇、古董、古書等, 應有盡有, 亦有以地區為區分, 如中東、日本、印度、中國等

其實這些展品, 很多都是過去這幾百年來, 隨著英國國勢的強大, 伴之而來的朝貢品, 舉凡瓷器、古畫、古董等, 在在提醒著英國曾經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當然平時也會有季節性的展覽。
牆面的鐵架裝飾

如果喜歡流行設計的朋友, 一定不能錯過館內的英國知名服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 她先是在2001年成為第一個在博物館內舉辦作品發表會的服裝設計師; 又在2004年舉辦她自己的作品回顧展, 這個回顧展也成為常展, 持續性地在博物館內展出。
流行服飾區展示的內衣

另外一部份, 則是流行服裝的演進. 流行區裡展示了過去數十年來的流行趨勢, 從最小的配件, 如腰帶、馬甲、內衣、鞋子等, 無論是男士或女士的衣著流行, 都被囊括在其中, 同時這區塊的展示, 也是多數英國流行學院的教授們, 指定學生必須考察的重要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內精彩的展出還不只這些, 還有就藝術史的演進來陳列不同時期的代表畫作與藝術雕像, 從巴洛克風格、歌德式風格、新古典、文藝復興時期、洛可可、到超現實主義等。

陽台的鐵架裝飾
尚未整理好的古物區
還有就是它的家飾區, 非常有趣, 舉凡門框、鐵飾、鑰匙等, 大大小小的裝飾零件, 展現了英國人重視家庭生活和田園風格的一面, 因為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在家飾的裝潢佈置, 而且都是自己動手來。

所以,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佔地很大, 值得一去再去, 以我自己為例, 就去了至少三四次, 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新體驗和新發現
屋頂的風台裝飾


博物館訊息 
地點 |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is located at 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2RL
時間 | 每天10:00AM-17:45PM; 每週五延長關館時間到22:00PM
交通方式 | 最簡單的就是搭地鐵到South Kensington(可乘皮卡底第線Piccadilly,圓線 Circle 或區域線 District Line).出站右轉, 穿過長廊即可到達

Friday 27 July 2012

[展覽]泰德美術館的普普風生活(Pop Life)



這是2009年年底的展期, 在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的"(Pop Life: Art in a material world)的展覽。


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太陽花球"在展場的商店販售,那一團由太陽花組成的大圓球,對我這個只有嬰兒般單純到可以的審美觀,要是亮亮的或色彩鮮艷事物,就可以成功的誘引我的視線與行動, 太陽花的周邊商品,可愛討喜極了
 
"Pop Life"是很成功地集結多樣的當代藝術品展覽, 近代的美術家一直想為這段美術進程定義,或者是找一個代表性的大師與作品,難度高到它們還是繼續沿用"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這個名詞來描述這個階段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品。

走過了哥德, 和巴洛克等風格, 現代藝術真的很難去界定它是甚麼, 或是將往哪裡走, 不過其中"普普風"就是突出的風格代表之一。於是展場的第一個部份,就是介紹八十年代的安迪沃華(Andy Warhol),以及他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ndy用畫家的自畫像,來自我推銷(self promotion),讓看畫的人除了被他鮮艷的顏色與大膽畫風吸引外,也認識了他,記住了他。所以從他的畫裡,看到的並不只有他,還有他的行銷術了。這招在後來被他影響的畫家們,很常被運用上。 

像是Richard Prince, Keith Haring, Martin Kippenkerger, 跟 Jeff Koon等, 都深受這個股自我推銷(self promotion)的影響。



其次,就是Keith Haring的"普普風商店"(Pop Shop),就像是踏進黑白世界一樣,黑色的粗線條勾畫出簡單而趣味的圖騰,Keith進而將自己的畫作成T恤、胸針等商品在他的店裡面販賣,譬如說"Subway Drawings"、"Radiant child"等, 讓人們可以把他的畫穿在身上,帶在身上,這些概念也啓發了很多後來的藝術創作設計家們,是個很成功的行銷方式。

而Damien Hirst的部份,他可以說是當時2009年, 世界上數一數二有錢跟有名的藝術家, 因為他在2008年把"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系列的作品, 高價賣給英國蘇富比後, 一舉成名(成名的原因除了是他的作品價值連城, 還有他破壞了藝術界的倫理, 跳過經紀人, 直接把作品賣給蘇富比)。

Aurothioglucose(2008) @ Damien Hirst.


"False Idol"(2008)的綿羊, (就是他"Beautiful inside"的系列作品, 除了羊之外, 還有馬、斑馬、鯊魚等多種生物);  "Aurothioglucose"(2008)則由英國蘇富比拍賣協會收購, 價值高達六十五萬元英鎊之多(約台幣三千四百萬元!)。

 另外他的行動藝術“Chris and Gary"作品,找來一對活生生的雙胞胎兄弟,坐在椅子上玩"I phone", 如實地描繪現代人的生活



當然, 普普風涵括範圍之廣, 音樂, 兩性, 同性, 戰爭, 政治, 環保等,譬如Pruitt Early之於同性議題, Piotr Uklanski之於納粹神話, Andrea Fraser之於情色 ,Maurizio Cattelan之於黑色幽默。
Rabbit(1986) Jeff Koon.


然而還有一區十八禁的作品, 除了Jeff Koons的兔子(Rabbit, 1986), 稱的上趣味性外, 其他被展放在"消失的密室"裡。


展場的最後一區,即是當初最吸引我的村上隆與他的作品們。果然是聲光色效果十足,一個巨幅的平面電視掛在牆上,播放著讓宅男們都瘋狂的音樂短片, Kirsten Dunst穿著超短迷你裙, 在東京街頭邊唱邊跳的, 只要是宅男都會張嘴, 露出傻傻淺淺的微笑。 
Made in Heaven(1989)@ Jeff Koon


而他的"Simply things"是他跟美國唱片製作人Pharrell Williams合作的作品(這些小東西, 包括了 a cupcake, a bag of Doritos, a bottle of Heinz ketchup, a Pepsi can, a sneaker, a condom, and a bottle of Johnson's baby oil), 早在瑞士展覽時,就被以兩百萬元歐元賣出了, 可以在看到這個作品, 真的有不虛此行!


總地來說, 要先抓到觀眾的眼睛,才能抓到觀眾的鈔票囉, 這也是普普風的精髓了。


藝術品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水準外, 還是需要行銷的, 行銷的效果往往會有超值的獲得。這些知名的普普風藝術家就是擺脫了藝術的曲高和寡, 非常成功地向商業靠攏, 並且藉由商業的利益, 讓自己的藝術作品知名大賣, 相輔相成。